2017年6月26日,应世界知名跨国工业集团公司苏尔寿化工公司(Sulzer Chemtech)研发部的主动要约,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联合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在清源校区综合实验楼0316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ompact Flotation Unit, CFU)技术三方交流洽谈会。苏尔寿化工公司瑞士研发总部技术总监Ansor Gäebler、荷兰ProLabNL公司总经理Kurt Breu、苏尔寿化工上海分公司研发部经理于波、苏尔寿化工华北地区销售经理李立春出席了技术交流洽谈会,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工艺总师兼首席专家王春升教授级高工、工程师郑晓鹏和尚超应邀参加了技术交流洽谈会;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负责人陈家庆教授、姬宜朋博士、刘美丽博士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紧凑型气旋浮装置技术的国际商业化合作”为主题,围绕研发认证历程、商业化进展以及技术转让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在简短介绍与会嘉宾之后,陈家庆教授首先站在学校科技处处长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强调了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重点展示了学校在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领域所开展的标志性研究开发工作,并对校外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了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的基本构成、研究领域和仪器设备条件。苏尔寿化工公司瑞士研发总部技术总监Ansor Gäebler展示了整个苏尔寿集团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介绍了集团的运营模式和技术研发团队,并介绍了该集团近几年在全球油气集输处理技术与设备版块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拓展情况。
根据双方商定的会议议程,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的蔡小垒博士作了“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CFU技术的工作原理,以详实数据再现了我校自主研发CFU技术的历程,展示了在设计方法建立、工艺尺寸确定、结构尺寸优化、微气泡发生器研制和性能评价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以及处理量从4t/h放大到20t/h过程中所开展的油田现场试验、相关性能指标参数以及油田生产实际的对比情况,最后对该技术的可能应用背景进行了展望。硕士研究生丁国栋作了“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技术商业化推广应用进展”的专题报告,介绍了BIPTCFU-II-120型紧凑型气旋浮装置(处理量120t/h)在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11-1(LH 11-1)油田、BIPTCFU-III-20型紧凑型气旋浮装置(处理量20t/h)在中石化沧州分公司污水处理场的现场工业化放大应用情况,并介绍了BIPTCFU-III-100型紧凑型气旋浮装置(处理量100t/h)近期用于中石化沧州分公司炼化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的进展情况。与会人员就该技术的除油性能、处理能力、设计准则、化学药剂用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技术交流洽谈会的核心议题是与会三方如何开展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技术的国际合作,三方人员对此进行了坦诚交流协商,围绕合作内容、合作模式、市场推广、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等技术和商务细节问题进行了细致讨论,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就后续对接问题确定了详细的日程安排。
应陈家庆教授的邀请,苏尔寿化工公司瑞士研发总部技术总监Ansor Gäebler博士还专门介绍了该公司2017年新收购芬兰瓦锡兰集团油气集输处理版块三相分离器内置式静电聚结器(VIEC)技术的相关情况,重点介绍了VIEC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案例。双方就该技术的含水率适用范围、针对油包水(W/O)型或水包油(O/W)型乳化液的破乳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在国内油田开展高含水复杂采出液高效预分水方面的应用尝试达成了初步意向。陈家庆教授还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机械工程学院过程单元设备综合实验室、管道焊接自动化实验室、摩擦叠焊技术实验室、海洋立管性能测试实验室以及环保多相流分离技术实验室等,我校围绕塔内填料性能评价、管道自动焊接、水下钢结构维修等搭建的优良硬件条件平台给来访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我校在油气水多相高效分离方面所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鉴于瑞士苏尔寿化工公司(Sulzer Chemtech)缺乏围绕紧凑型气旋浮装置(CFU)技术的研发积累,经过多方考察后主动希望与研究团队开展合作,此次技术交流洽谈会的成功举行,不仅从侧面肯定了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在CFU技术研发方面业已取得的不菲成绩,而且开启了把CFU技术推向国际化的新篇章,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应用推广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