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晓东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2018年1月25日,科学技术处、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第二场辅导讲座,邀请的讲座专家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热物理中心主任王晓东教授,讲座的题目为“立足基础,踏实前行”。王晓东教授根据自身情况介绍了撰写申报、参与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验与体会,从基金申报的要点、申请角度写基金、评审角度看基金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王晓东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为新能源新材料专业组会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材学部会评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工程”会评及责任专家。迄今发表SCI检索论文135篇、EI检索论文183篇,被SCI他引1900余次,6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6篇入选扩展版ESI(3%)高被引论文,Web of Science的H因子为28。自2004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来,王晓东教授共承担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谓“成长之路,基金一路同行”。

  基金项目申报辅导讲座结束后,王晓东教授还应学校科技处处长陈家庆教授的邀请,与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的师生们进行了题为“电场作用下微纳液滴界面输运及传热特性”的学术讲座交流。电场作用下微纳液滴界面输运及传热行为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如闪电下雨、电雾化、静电纺丝、原油电脱水等,其基本物理过程都可以归结为电场下单个或两个液滴的分裂、变形、蒸发及合并。王晓东教授系统介绍了近几年来其课题组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_Simulation,MD)手段,围绕电场下液滴蒸发特性、电场下溶盐液滴蒸发特性、带电壁面上液滴蒸发特性、带电壁面上液膜蒸发特性、电场下液滴分裂特性、电场下液滴合并特性、超疏水表面合并诱导液滴弹跳、Cassie湿润态向Wenzel湿润态转变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巧妙的方案构思、合理的模拟模型、深入的机理分析、精美的数据处理、清晰的语言表达,不仅形象生动地了展示电场下离子与液滴内团簇结构对液滴变形、蒸发、分裂及合并过程的影响,而且使得与会师生接受了一次如何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震撼和洗礼。陈家庆教授全面介绍了课题组的科研领域、硬件设施条件与代表性工作,重点介绍了近些年围绕油田采出水气旋浮高效处理、油井采出液高效管式预分水、原油高频电场脱水(盐)等技术研发过程中所引发的一些工程科学问题,表达了特色技术研发与前沿基础研究密切结合、面向工程实验研究与学术创新理论分析密切结合的愿望。经过坦诚的交流沟通,双方初步达成了围绕不同电场条件下液滴合并分裂特性联合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共识。

  学术讲座交流过程中,王晓东教授还结合自身经历,鼓励我校研究生要学会从高水平科技文献中揣摩掌握科学语言,要努力培养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并接受邀请,择时专门来机械工程学院举办“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方面的讲座交流。